news information
作者:本報記者 陳晨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26日 03版)
本報北京3月25日電 記者陳晨從水利部、中國南水北調集團獲悉,3月25日14時,位于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的六五河節制閘緩緩開啟,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北延應急供水工程(以下簡稱“東線北延應急供水工程”)正式啟動向河北、天津年度調水工作。
此次調水是水利部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持續推進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河湖生態環境復蘇決策部署,確保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成為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發揮南水北調工程國家骨干水網作用,進一步發揮東線一期工程效益的具體體現。水利部組織中國南水北調集團公司等單位制定供水實施方案,計劃通過東線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向黃河以北供水1.83億立方米,其中入河北境內約1.45億立方米,入天津境內約0.46億立方米,比原有計劃大幅增加。調水計劃持續至5月31日,并將根據工情、水雨情等實際情況適時延長調水時間,增加調水量。加上同期實施的東線一期魯北段調水,此次總調水量將超過2.42億立方米,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效益將逐步提升。
華北地區是我國水資源短缺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經濟社會發展長期以過度開采地下水、擠占生態用水為代價,導致區域水生態與環境惡化,湖泊、濕地面積萎縮。東線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充分利用東線一期工程供水能力,加大向北方供水力度,通過向河北、天津供水,置換農業用地下水,緩解地下水超采狀況;適時向衡水湖、南運河、南大港、北大港等河湖濕地補水,改善生態環境;還可為向天津市、滄州市城市生活應急供水創造條件,進一步推動完善南水北調工程“四橫三縱”布局,為有關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提供有效的水安全保障。
為充分發揮東線北延應急供水工程綜合效益,水利部組織中國南水北調集團、相關流域管理機構、沿線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科學利用本年度東線來水好的有利時機,加大調水。此次調水,標志著東線北延應急供水工程進入常態化供水新階段,水利部將繼續通過科學管理、精準調度,進一步實現多調水、調好水的目標,充分發揮南水北調工程綜合效益,進一步提高受水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責編: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