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nformation
本站訊 10月24日8時,三峽水庫蓄至正常蓄水位175米,這是三峽水庫自2010年首次蓄至175米后第14次實現蓄滿目標,標志著以三峽水庫為核心的長江上游水庫群圓滿完成年度蓄水任務,為今冬明春充分發揮供水、灌溉、發電、航運、生態等綜合效益奠定了堅實基礎。
水利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抗旱重要指示和關于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重要講話精神,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多次主持會商,國慶中秋假期連續2次會商,對三峽及長江流域水庫群蓄水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水利部、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長江委)堅持旱澇同防同治,統籌防洪、供水、發電、航運、生態、灌溉等需求,精準聯合調度三峽及長江流域水庫群,在主汛期來水顯著偏少、流域旱情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汛后三峽等控制性水庫基本蓄滿,流域水庫群蓄水量達1081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實現了多目標共贏。
一是堅持系統思維,科學優化水庫調度。系統、科學、安全、精準調度以三峽水庫為核心的長江上游水庫群。結合流域偏旱形勢,調度三峽水庫實施3次保灌溉補水調度,累計補水72億立方米,有力保障荊州、武漢等沿江城市和中下游1533處大中型灌區5558萬畝農田灌溉用水;并根據主汛期中下游來水偏少、可能發生階段性干旱的預測,科學調度三峽水庫水位消落至152米左右,多預留約38億立方米抗旱水源。6月至8月,維持三峽水庫日均下泄流量基本不低于14000立方米每秒,為引江濟漢創造條件。7月中旬起調度三峽水庫維持157米以上運行,調度上游水庫群儲備抗旱水源超100億立方米,為長江中下游城鄉供水、時令灌溉等做好補水儲備。
二是堅持“預”字當先,提前謀劃蓄水方案。精準預報上游洪水來源及過程,統籌考慮長江上游主汛期來水偏少、中下游水位偏低及后期來水形勢預測,強化水庫群聯合調控、優化調控,及時組織編制并批復三峽水庫2025年蓄水計劃,指導長江委批復金沙江下游溪洛渡、向家壩水庫和大渡河瀑布溝等控制性水庫提前蓄水計劃,9月10日起三峽水庫正式啟動蓄水,起蓄水位較近5年同期均值偏高7.2米,為完成年度蓄水任務爭取了主動,極大減輕了后期蓄水壓力。
三是堅持旱澇同防同治,穩步推進蓄水進程。結合華西秋雨發展態勢,長江委會同國家電網、三峽集團公司等單位,充分利用數字孿生長江防洪“四預”、數字孿生三峽等建設成果,錨定三峽水庫蓄滿目標,重點關注庫區淹沒和中下游洪水風險,動態優化三峽水庫調度方案,組織防汛蓄水會商50余次,蓄水期間及時發出12次調度令,有效攔蓄9次入庫流量超25000立方米每秒的來水過程,將最大入庫洪峰流量42500立方米每秒削減至25300立方米每秒下泄,全力避免長江中下游干流河道超警及庫區淹沒,科學利用洪水資源助力三峽水庫圓滿完成蓄滿目標,奪取秋汛防御和汛后蓄水雙勝利。
四是堅持以流域為單元,水庫群蓄水再創新高。按照《2025年長江流域水工程聯合調度運用計劃》,科學確定流域水庫群運用次序,做好流域控制性水庫蓄水工作。截至10月24日8時,納入聯合調度的長江流域58座控制性水庫死水位以上蓄水量1081億立方米,再次突破“千億”,創歷史新高,為今冬明春枯水期補水、春耕備耕生產提供了有效水安全保障。
下一步,水利部將持續密切監視長江流域雨情水情,滾動會商研判和監測預報,做好枯水期和消落期水庫調度,充分發揮三峽等水庫群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