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nformation
本站訊?2020年10月23日,中國南水北調集團在京成立,這是黨中央加強南水北調工程運行管理、完善工程體系、優化我國水資源配置格局的重大舉措。
五年風雨兼程。集團公司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南水北調和國家水網建設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記讓中國人喝好水用好水的使命追求,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強化“兩手發力”,推動南水北調和國家水網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安全保障。
五年碩果累累。集團公司錨定“調水供水行業龍頭企業、國家水網建設領軍企業、水安全保障骨干企業”戰略定位,推動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各項工作取得重要成就,集團公司“十四五”規劃的定性目標基本實現,效益效率逐步向好,布局結構不斷優化,一家現代企業制度日益完善的國資央企正冉冉升起。
“三個安全”保障能力提升 ?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守護生命線的政治高度,切實維護南水北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
高質量發展,確保南水北調“三個安全”始終是基本盤。集團公司對東中線工程進行安全風險評估,針對性加強防洪能力建設,優化完善安全監控體系和應急管理體系,綜合保障能力不斷提高。
全員安全責任體系、工程安全精細化管理體系、工程性態監控體系日臻完備,防汛工作納入沿線地方防汛指揮體系,與應急管理部門建立防汛應急協同機制,河湖長制協作機制保駕護航。
中線公司創新實施“智慧巡檢+人工巡查”立體化管理模式;在北京惠南莊管理處,六足機器狗光榮“上崗”,實現自主巡檢,智能運維試點取得新突破;東線公司與屬地防汛機構建立常態化聯絡機制。
五年來,南水北調工程為推動加速構筑和形成體系化、標準化、智能化的國家安全韌性現代水網,發揮了主骨架大動脈的重要作用。
截至2025年6月,東線北延應急供水工程累計增供水量8.18億立方米。2023-2024、2024-2025兩個冰期,在數字孿生中線的助力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完成供水計劃的基礎上,合計多向沿線供水近4億立方米。依靠科學的水量調度機制,集團公司連續四年超額完成調水計劃,實現了對中線輸水總干渠的數字化映射、調度業務全流程智能模擬和東線多水源統一智能化調度。
10月11日,生態環境部與河南、湖北和陜西三省人民政府聯合舉行“環境應急·2025” 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集團公司應邀參加參加活動,聯合地方開展污染源排查與應急演練成為常態。
集團公司已經建立起“監測、保護、防控、應急、科研”五位一體水質安全保障體系,中線陶岔水質自動監測站水質監測參數由101項升級到197項,中線工程水質穩定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Ⅱ類標準,東線工程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
截至目前,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向北方調水超830億立方米,惠及沿線48座大中型城市1.95億人,有力支撐北方地區超16萬億元GDP的增長,推動受水區產業布局和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
北京城區供水八成以上為南水,北京中心城區供水安全系數提升至1.3,天津主城區供水幾乎全部為南水,鄭州城區90%以上居民生活用水為南水,河北黑龍港流域500多萬人告別世代飲用高氟水、苦咸水的歷史。
10月11日,濟南趵突泉天尺亭實時地下水位達30米,創近60年來新高。南水北調工程累計向北方50多條河流實施生態補水超118億立方米,全力推動華北地區河湖生態環境復蘇和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京杭大運河連續四年實現全線水流貫通。
近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成功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評選的“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為全球水資源調配與生態優化提供了可借鑒的解決方案。五年來,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社會、經濟、生態效益顯著,成為不斷造福民族、造福人民的民心渠、幸福河。
改革創新持續發力
深化改革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
集團公司不斷深化改革認識、聚焦改革重點、強化改革攻堅,配齊配強外部董事,應建盡建子企業董事會,深入開展品牌引領和能力提升年行動,健全常態化巡視整改機制和“三不腐”一體推進機制,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初步形成。
將改革基層聯系點、基層單元管理創新點和黨建聯系點統籌推進,中線公司容雄管理處實行“揭榜掛帥”推進4項科技創新項目取得積極進展,江漢水網公司建管一部全面打造國家水網項目建設標桿,東線公司天津分公司從“強經營、激活力、筑內核”三個維度破局發力,新能源公司華北分公司推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專班、一抓到底”的“4個1”工作機制。
“三項制度”改革持續深化,集團總部及子企業開展多批次崗位競聘,全面落實管理人員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加強子企業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考核,強化業績與薪酬對標掛鉤,生態環保公司績效薪酬占比超過65%。
集團公司初步形成了集團總部、專業公司、區域機構的市場開發格局,探索形成了“青海模式”“遵義模式”等成功經驗,與23個省級政府、17家市縣級政府、25家上下游企業、6家科研院所機構、3所重點高校和4家行業協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不斷完善科技創新機制和激勵保障機制,只爭朝夕加強水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化與高校院所合作,14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多項成果入選水利先進實用技術重點推廣目錄,“數字孿生南水北調中線1.0”獲評水利部“數字孿生水利建設十大樣板”。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推動“AI+水利”融合應用,切實發揮水安全領域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三個作用”。
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完善“第一議題”制度機制,黨組織“三重一大”決策機制規范執行;推動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6個黨支部獲評中央和國家機關“四強”黨支部,組建80支青年突擊隊攻堅急難險重任務;推動中央巡視整改取得實效,開展6輪內部巡視,編印廉潔文化手冊,出臺“嚴禁違規吃喝8條”、工程建設“十個嚴禁”。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對集團2024年黨建工作責任制考核結果為A。
五年來,中國南水北調集團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和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以改革實績實效促進集團公司高水平安全和高質量發展。
后續工程有序推進
2021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為做好南水北調各方面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2年7月,引江補漢工程作為全面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的重要標志性工程開工建設。同時,集團公司積極參與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修編,持續推進西線、東線后續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動國家水網大動脈規劃建設。
江漢水網公司高標準高質量高效能抓好引江補漢工程建設,努力打造國家水網建設標桿工程。目前,工程主隧洞累計掘進超12千米,支洞累計掘進超30千米;10臺TBM集群8臺下線,7臺掘進始發,形成了TBM集群掘進的大干局面,引江補漢工程建設正在全面加速推進。
五年來,中國南水北調集團加快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用南水北調人的實干書寫出連通江河、水潤民生的時代答卷。
水網建設領軍出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水網建設起來,會是中華民族在治水歷程中又一個世紀畫卷,會載入千秋史冊。”
集團公司堅持“兩手發力”,參與組建項目法人的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建設,投資建設的浙江開化水庫工程下閘蓄水,河南觀音寺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進。
探索創新“調水+”“水網+”模式,推進青海柴達木盆地水資源配置一期工程,形成了央地合作、水能融合的“青海模式”,開辟了省、市級水網建設新路徑,獲得水利部認可并總結推廣。全面獲取包括水庫、供水廠在內的原水、供水、排水等核心資產運營權,形成了水網水務、供水排水、城鄉供水、涉水產業“四個一體化”的“遵義模式”,探索出市級水網全鏈條覆蓋運營新機制。
全面提高水網工程全生命周期綜合效益,加強水網建設與相關產業協同布局,推進國家水網與現代農業、電力行業、能源產業、航運等融合發展,開展現代灌區建設和節水改造,積極參與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助力國家糧食安全。
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何山村,稻谷飄香,豐收在望。水網水務公司通過實施金安區何山村先導項目提升工程,推進淠史杭灌區金安灌片灌排設施建設和農田現代化改造,構建了“蓄引提結合、排灌節一體”立體水網,推動農業生產與灌區建設深度結合。
遼陽灌區現代化試點特許經營項目開創了央企以TOT模式參與灌區建設的先例,改善灌溉面積10.7萬畝,全面提升了灌區運營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
實施“一項目一獎勵”方案,鼓勵全員“掙”項目“搶”市場,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供水工程、黃南州石哈龍水庫等一批工程項目加速落地。
五年來,中國南水北調集團發揮水網建設領軍企業的功能作用,以主動作為和實際行動推動一個個水網重點示范項目落地見效,國家水網世紀畫卷正在祖國的大地上徐徐鋪展。
產業布局日臻完善
2021年至2024年,集團公司營業收入提升24%,各項指標較集團剛成立時均有顯著改善。
在東中線一期工程供水收入以外,水網水務、清潔能源、生態環保、智慧水網和設計咨詢等多元收入結構加速形成,營業收入占比由2021年的不足2.8%增長至2024年的20.1%,產業布局趨于完善,收入結構不斷優化。
集團公司縱向推進“源水—輸水—凈水—配水—污水處理—節水—包裝飲用水”全鏈條一體化建設,橫向持續探索水網產業融合發展路徑。多措并舉拓寬融資渠道,成功發行私募公司債42億元,為引江補漢工程成功引入10億元農發基礎設施基金和15億元國綠基金。
集中發力水源工程建設。參與黃河古賢水利樞紐等國家水網重要結點,推動河南省水網重要結點項目觀音寺工程建設,承擔國家水網骨干工程浙江開化水庫建設工作,通過股權合作方式獲得遵義市4座原水水庫。
持續鞏固輸調水能力。高質量建設運營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持續推進引江補漢等后續工程建設,成功落地柴達木水資源配置一期工程,獲得遵義市18座供水廠和6座污水廠。
農業節水實踐初見成效,遼陽灌區現代化試點特許經營項目2024年較2023年新增節水能力1701萬立方米。生態環保公司逐步探索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非常規水源利用等方向發展路徑,實施重慶市大渡口區土壤污染治理修復工程、陵川縣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項目,高鹽水低能耗零排放技術和裝備入選《2024年度水利先進實用技術重點推廣目錄》。
探索“水網+清潔能源”打捆開發模式,推進重慶云陽、湖南炎陵、吉林和龍等抽水蓄能項目落地。開發了惠南莊、北拒馬河、十八里河等分布式光伏項目,依托青海水網建設獲取海西100萬千瓦優質風電指標。
組建水網專業化公司和高級智庫,通過收購渤海公司、整合青海設計院,補強設計咨詢能力要素,持續提升水網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技術服務能力。
電視上有影,網絡上有聲,公眾號粉絲越來越多,南水北調、國家水網的故事廣為傳頌。文明標準化工地成為傳播展示南水北調品牌文化的主陣地和新豐碑。“中國南水北調”主品牌瓶裝水走進近80家團體客戶和諸多會議論壇活動場所,成功推出“伊方清泓”等子品牌瓶裝水。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五年來,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不斷轉化為積極探索實踐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促進工程良性運行和可持續發展,促進水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安全效益相統一。
五年積累,十年功成。中國南水北調集團將以“十五五”發展規劃為目標,錨定“三個企業”戰略定位,充分發揮“四條生命線”作用,加快推進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狠抓涉水市場開拓,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水網企業,以有力的水資源保障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