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prise features
初夏時節,引江補漢工程建設正酣。5月28日至29日,引江補漢工程建設管理三部2025年度“大培訓”講師評選活動火熱舉行。來自建管三部及各參建單位的業務骨干同臺競技,以一場場“硬核”授課比拼,掀起“以評促訓、以才賦能”的熱潮。20名選手從眾多參評者中脫穎而出,獲評優秀講師,為引江補漢工程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人才動能。
實戰為綱,搭建“人才擂臺”
講師評選活動現場,參評講師授課內容覆蓋“公共類、綜合管理類、施工管理類、工程專業類”四大領域,圍繞數字孿生、超前地質預報、TBM施工技術、混凝土質量管理、環水保管理等工程核心課題展開激烈角逐,直擊工程建設管理中的痛點、難點。
為確保評審權威性與專業性,評委團隊由各參建單位工程管理專家、技術骨干構成。每位講師需在20分鐘內完成主題授課,內容需結合工程案例、管理規范及創新實踐,突出“實操性”與“創新性”。評委依據授課內容深度、邏輯表達清晰度、互動效果及時間把控等維度進行綜合評分,表現突出者將獲得“優秀講師”證書,并納入建管三部內部培訓師資庫。
“這場擂臺賽,既是能力的比拼,更是經驗的傳承。”來自土建7標的講師邵長爽在宣講《全員參與合同履約管理》后表示,“通過梳理課程、打磨課件,我對合同履約管理規范有了更深理解,也希望我的經驗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精細為要,構建“高效閉環”
從賽前籌備到賽中實施,再到賽后轉化,建管三部以“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為目標,構建起一場“閉環”的實戰練兵。
賽前準備“嚴”字當頭。參評人員在比賽前提交演示課件,由專人對接提供技術支持,確保課件內容與授課形式符合評審要求。“每一頁都需反復推敲,要求既突出重點,又符合工程實際。”綜合處員工蔡澤泰介紹。
賽中安排“緊”中有序。活動分兩天進行,每天安排四場評選匯報,每場之間設置了中場休息,兼顧了評審嚴謹性與參評者體驗。現場評委實時記錄、打分,確保公平公正。
賽后轉化“實”字托底。建管三部緊扣教材打磨與講師育人兩大關鍵環節精準施策。一方面,全面匯總評審結果,組織團隊與講師對優秀課程開展二次開發,精心整理編寫標準化培訓教材,為類似工程人才培養筑牢知識根基。另一方面,依據工程一線實際需求精準調配師資,通過內部培訓、專題講座等形式,讓講師結合自身工程實踐經驗與專業知識授課,分享實戰案例并開展互動交流,帶動全體參建人員業務水平提升,為引江補漢工程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
創新為魂,激活“人才引擎”
“人才是第一資源,培訓是發展引擎。”活動中,一批“業務能手”脫穎而出。
來自出口段水電五局的講師李美眉,以《好酒也怕巷子深——基層施工單位新聞宣傳培訓》為題,用鮮活案例講述基層宣傳“破圈”之道;長科院超前地質預報3標講師張楊聚焦《復雜條件隧洞超前地質預報關鍵技術與應用》,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面對斷層破碎帶、高地應力等復雜地質條件時,如何綜合運用多種技術手段進行精準預報;建管三部講師董春宇在《工程變更立項管理》課程中,結合工程實際講解合同變更要點,贏得評委一致好評……這些課程既“接天線”又“接地氣”,為工程建設管理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解決方案。
“我們不僅要選出好講師,更要讓好講師在人才培養中沖鋒在前,讓好經驗落地生根。”建管三部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內部講師培養機制,結合工程實際需求動態調整課程主題,為引江補漢工程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創新實干”的人才隊伍。
江漢水網,潮起風正勁;引江補漢,奮進正當時。在“能力提升年”的關鍵節點,建管三部將以人才培育為筆、以篤行不怠為墨,為引江補漢工程高質量發展書寫新的答卷!